一、 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管理,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为好管理好远程教育工作,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为成员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定出了我校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资源接收管理制度》。对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资源的接收、整理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对教师的学习进修、业务培训指导等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布置。对远程教育资金投入等,作了详细的预算和安排。
二、 利用好远教设备、建设好远程教育网络
首先,定期对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检查,做到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定期对学校网络进行维护,确保校网络的畅通,定期对学校办公电脑进行维护,确保办公电脑正常运行。
第三,针对我校校园宽带网络的现状,为加快校园网络建设,我校已向县电信公司申请光纤网络,有望在下学期实现光纤上网。
三、 加强校本培训,让人人都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首先,调动教师积极性,让远程教育进入课堂落实到实处。针对我校系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信息技术落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的情况。我校利用每周一的教师例会、晚自习时间及课余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及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及个别辅导,以确保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懂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会调用远程教育资源。
四、 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资源,要能走进课堂,要多在课堂上用,才能发挥资源优势,这是远程教育工作的核心。远程教育,就是要通过资源共享,让农村学生能享有优质教育。如果资源只停留在教师那儿,不进课堂,达不到用远程教育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怎样让远程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在校长办公室门前设立远程教育专栏,定时将所接收的资源公布在上面,让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能最快的了解最新资源。
2、结合教务处、要求每位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把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务处定期检查。
3、每班每学期至少要利用远教资源开展1-2次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法制、安全、青春期教育等活动。
4、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5、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教会学生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自己能够观看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件、经典案例、知识拓展、习题精远、课堂实录等内容,教会学生使用互联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
6、每期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要上一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教研示范课,探索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并把教研课的好与坏,纳入到教师个人的教学考核工作中,进行考核评比,与教师评职、晋升、评优直接挂钩,促使大家多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进一步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走进教学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五、 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教学资源库
1、以教研组为单位,拟定好年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研教改的计划并落实执行,年终作好本组的教研工作总结。
2、做好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将教师授课课件、教案统一收集,以365教育网和新民中学校园网为平台,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3、将天网接收的远程教育IP资源统一存盘,定期处理,并以web方式共享,让我校每一台电脑都能通过IP地址访问远程教育IP资源。
六、 搞好为农服务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农服务是远程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为搞好本学期的为农服务工作,在开学之初就对学期的远程教育为农服务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了《新民镇初级中学2011年度农技培训计划》、《遵义县新民镇中学课件下乡设施方案》,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向当地人民群众送去科技、农业、养殖、种种植、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光碟,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确保了为农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受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七、 工作中存着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部分教师对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远程教育就是多媒体,没有充分认识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利用课件在在多媒体教室上一堂课,或是观看一堂课堂实录,就认为是开展了远程教育工作。
2、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淡化了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使用得教师真正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次数少,效果不明显。
3、教师原创课件及教案太少,制作课件的水平有待加强,对网上下载的课件针对学生实际加以合理修改的能力有待加强。
4、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对学生的专题教育的活动有待加强。
5、网上评课系统及校园网站没有充分利用。
6、教师的计划总结,教研论文发送到校园网上的文章质量有待加强。
7、多数老师还没有正确对待电子档案的上交,多以任务型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来年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遵义县新民镇中学
2011年7月
评论